中华文化“除夕夜”

 

中华卫视传播中心:

   除夕之夜在中国从汉太初元年(前104年)开始‌。当时,汉武帝颁行《太初历》,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,相应每年的最后一天即为除夕‌。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,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。这一天,家人团聚在一起,共同迎接新的一年。除夕的习俗和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团聚的重视,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。这些传统习俗源远流长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‌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‌  吃年夜饭‌:除夕夜,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,象征着团圆和美满。年夜饭的菜肴通常包括鱼(寓意“年年有余”)、饺子(寓意“招财进宝”)等‌。

 ‌  贴春联和福字‌:除夕前,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,以增添节日气氛。春联通常用红纸书写,内容多为吉祥诗句,福字则常倒贴,寓意“福到”‌。‌守岁‌:除夕夜,家人会一起守岁,等待新年的到来。守岁象征着辞旧迎新,祈求长寿‌。

 ‌  给压岁钱‌: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,寓意保护孩子免受邪祟侵扰,同时寄托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‌。

 ‌  挂红灯笼‌:除夕夜,家家户户会在门前挂上红灯笼,象征光明和希望‌。

‌祭祖‌:除夕夜,家人会祭祖,鞭炮,向祖先汇报家中的情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‌。

 ‌  清理旧物‌:除夕前,人们会清理家中的旧衣物、破损的碗碟和废旧杂物,寓意辞旧迎新,迎接好运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编辑:蓝祖胜 白七烨  值班:吕庆芳)

创建时间:2025-01-28 21:45
浏览量:98310
首页    传统民俗    中华文化“除夕夜”